壓縮空氣系統運行中的故障往往由壓縮空氣中的污染物引起。這些污染物會導緻運行效率降低,維修成本提出高,停機故障增加,産品質量降低,以緻最終使整個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工廠停工、停産。
壓縮空氣大都來源于大氣,但化學與物理性質上已大不同于大氣。如壓力、密度、溫度,空氣中粒子特性和成份也有一些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引起系統運行的嚴重問題。
空壓機入口處大氣環境中通常含有相當數量的水蒸汽,氣态水和碳氫化合物在一般的壓縮空氣系統中可部份凝成液體,并引超氣體濃度的變化。
在壓縮循環過程中,少量固體粒子通過入口過濾器後,由于空氣體積相應減少,其濃度與絕對壓力成正比增加;在壓縮過程中,由于壓縮機的機械動作,壓縮空氣中又增加了固體雜質,包括金屬、聚四乙烯及碳微粒和潤滑油滴。
空氣增壓使得這些氣态物質趨于飽和,特别是水和潤滑油。當空氣從壓縮機排出是,這些氣态物質常是飽和的,若進一步降溫,将會有冷凝液形成,在使用無油壓縮機的情況下,液體水會意想不到地與某些金屬起反應,雖然冷凝水一般不溶解固體雜質,但是一種“離子饑餓”态因會含有離子态可溶解性氣體,如CO2,當水和鐵接觸時通常的反應産物爲氧化鐵水合物,這是紅褐色粉末狀物或膠狀物,這種化合物不溶于水,常常形成污穢物,造成系統某些部件的堵塞。
有些種類的壓縮機油在壓縮機内承受高溫和受力時,常分解形成氧化物,如有機酸,其水溶性物質腐蝕性很高,另一些氧化物,特别在出現液态水時,可形成油污及粘性殘留物。
石油潤滑油常用作壓縮機潤滑劑,在系統内可以汽霧形式出現,如果達到某種濃度時會着火,引起整個空氣管線爆炸。這些油也可以液體或大液滴形式沉積,并易在“熱區”内積累,在高溫和高壓下導緻氧化,形成粘性污泥樣産物,且易轉化爲油焦,并進一步氧化釋熱,引起自燃,甚至爆炸。
過去人們在建立一個系統時,往往忽略了壓縮空氣中污染物對系統的影響,隻考慮初始投資和運行耗能成本這樣一些單純的經濟因素,而現代壓縮空氣系統的設計觀念,把長壽命、高效率、高質量、可靠的系統運行目标放在首位,因而全系統的維修費用、故障損失及合适的淨化設備投資已理所當然地計入系統必要的成本之中。